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黨建園地
                                          新聞動態

                                          去年各省份生態環?;硕嗌馘X?今年要投入多少“真金白銀”?

                                          發布時間:2023-02-09

                                          瀏覽次數:23

                                          一周前,財政部公布了2022年全國財政收支情況: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37萬億元,增長0.6%,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9.1%。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突破26萬億元,增長6.1%,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而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里,全國各?。ㄗ灾螀^、直轄市)也陸續公布了各地關于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3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預算報告)。從各地公布的數據來看,面對肺炎和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各地綜合用好國家留抵退稅專項補助、積極爭取新增一般證券、加強財源建設等措施,統籌多種財力來源,基本沒有出現因財政收入減少影響既定支出計劃安排。

                                          那么,在各項支出計劃中,各省級財政在生態環保上的支出有多少呢?2023年又準備在生態環保領域投入多大的力度呢?

                                          各地節能環保支出增多,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增加

                                          記者在翻閱各地的預算報告中發現,2022年,各地不斷加大節能環保支出,合理應用于治污攻堅、綠色轉型等方面,為各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預算報告顯示,2022年,北京市的節能環保支出達162.5億元,占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5%。資金主要用于落實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鞏固污染防治的攻堅成果;鼓勵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技術改造;支持煤改清潔能源項目實施,推動重點區燃油鍋爐清潔改造;加大對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污水治理能力,更好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

                                          再看其他直轄市,2022年,上海市節能環保支出137.3億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4.5%。2022年,重慶市節能環保支出58億元,增長17.6%。這兩地在節能環保上的支出均保持了正增長的態勢。

                                          在節能環保支出方面保持高增長的還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預算報告指出,2022年,全區節能環保支出達106.7億元,增長14.1%,主要是大氣、水體等污染防治支出增加。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輪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存在重點區域大氣污染問題突出、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不力等問題。因此,大氣、水體等污染防治支出增加應是題中之義。

                                          放眼經濟大省廣東省,2022年,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在各省份中位居頭一位,去年廣東省節能環保支出達457.61億元,也是節能環保支出比較高的省份。2023年,廣東還要持續提高節能環保支出,預計提高至462.64億元,同比增長1.1%。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在各省份中同樣名列前茅的浙江省,2022年,節能環保支出也達到了223.16 億元,完成調整后預算的110.3%,為2021年的109.6%。而浙江省針對2023年的節能環保支出,則有更加明晰的計劃,其中包括生態環境保護專項 88660萬元、水污染防治資金 49781萬元、土壤污染防治資金 7165萬元、城市管網及污水處理補助資金 40000萬元、大氣污染防治資金 5331萬元等項目。預算報告寫明了每項的支持方向、績效目標以及分配方法,從而確保資金更好地用到實處、落地見效。

                                          節能環保支出不斷增多,反映出各地更加主動投入資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決心和力度,這無疑也為各地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向好的基調。

                                          2022年各地生態環保資金利用情況:聚焦綠色發展、生態環保督察等內容

                                          有限的財政資金具體又用在了生態環保的哪些方面呢?在各地預算報告中的重點財政工作情況中可見一斑。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充足的資金必不可少。2022年,河北省全省PM2.5平均濃度降至36.8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比較好水平,全省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84%。這背后,是河北省統籌省以上大氣污染防治資金73.2億元,保障農村地區冬季清潔取暖,促進降低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落實省以上水污染防治相關資金15.6億元,持續推動水生態環境改善;投入省以上資金2億元,加強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及風險管控,推動土壤污染防治。

                                          河南省則是“大手筆”,拿出了269.7億元,持續支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支持生態文明建設提質增效。

                                          此外,2022年,安徽全省財政撥付資金55.7億元,支持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推動全省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遼寧省財政籌措資金78.6億元,支持深入打好碧水、藍天、凈土保衛戰,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江蘇則安排64億元支持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除了各地統一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的投入以外,不少省份也根據省情和發展需要作出了特殊安排。

                                          比如說在生態補償方面,2022年,安徽省財政安排資金 9 億元,其中就包括支持加快推進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建設,繼續實施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和全省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福建為建立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長效機制,下達5億元,用于重大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以及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生態保護治理;西藏自治區完善森林、草原、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機制,落實44.7萬個生態保護崗位補助資金15.7億元,大地增綠、群眾增收效果明顯。

                                          在持續推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方面,2022年,黑龍江省級統籌投入7.1億元,支持實施大慶市未利用地改造等生態資源價值實現和轉化項目,助力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新路徑。

                                          在“雙碳”目標為牽引下,各地綜合利用資金進行綠色轉型。2022年,廣東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綠色采購等政策,協同發力支持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投入2.27億元推動工業、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領域節能減排、降碳減污。上海提出,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推進加快培育綠色企業、綠色產業鏈,支持重點領域節能技術改造、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建設、國三柴油車提前報廢、新能源汽車推廣以及公共充電樁建設等。河北研究制定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十個方面政策措施,綜合運用多元化投入、稅收調節、綠色采購等方式,積極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在全國率先啟動深化排污權交易**,探索排污權市場化交易機制,全省累計交易2162筆、金額3.9億元。

                                          長期以來,云南一直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因此,在2022年,云南統籌安排310億元,支持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持續加強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和六大水系保護修復。

                                          此外,還有在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方面,2022年,黑龍江省級籌集59.9億元,全力保障完成第二輪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階段性整改任務,推進城鎮生活污水管網補短板、礦山修復、水土流失等綜合治理。

                                          各地具有針對性的安排,讓我們看到,只有認真分析省情,把資金用在“刀刃”上,才能更好地發揮生態環保資金的比較大效應,切實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2023年各地生態環保資金有何計劃?

                                          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人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2023年的預算編制、定好2023年財政工作的總體方向對于各地搶占高質量發展先機至關重要。在預算報告中,記者發現,各地在生態環保方面的投入也當仁不讓,呈現出諸多亮點。

                                          多個省份提出要加強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支持力度。例如,202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預計安排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34.41億元。統籌自治區資金共增加安排4.42億元、增長14.7%,其中自治區本級配套資金由1.5億元增加至2億元,進一步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市縣的支持力度,落實支持重點生態功能區兜牢“三?!钡拙€的政策措施。遼寧省提出省級擬統籌安排資金9.6億元,支持重點生態功能區加強生態保護,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支持抓好國土綠化行動、海洋生態保護、遼東地區“綠肺”“水塔”建設、遼西北防風治沙固土三年攻堅行動、遼河口國家公園創建、礦坑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西藏自治區也提出,落實好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策,引導基層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而為了持續治污攻堅,河北提出,2023年,深入推進污染防治15.3億元,重點用于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支持鋼鐵等企業環??冃揂。北京預計2023年市級節能環保支出安排176.4億元,其中包括重點支持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經濟,開展低碳技術攻關和低碳試點,實施市級工業園區綠色低碳循環改造;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開展“一微克”行動,實施城鄉水環境治理行動,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等。

                                          在國家發展重大戰略上,河南省堅決扛穩黃河保護治理的責任,預計在2023年安排8億元專項用于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統籌推進環境問題整治、深度節水控水、生態保護修復,切實提升黃河流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陜西預計下達資金13億元,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山東則將大力支持落實黃河流域(豫魯段)和省內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推動黃河流域濕地生態保護,支持黃河口國家公園和黃河三角洲國家自然保護區建設等。

                                          此外,2023年,廣東還將安排18.45億元,支持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廣,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能源消費轉型升級。

                                          各地生態環境保護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不僅是各地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的體現,更是各地不懈追求優美的生態環境、保障民生的身體力行。我們相信,各地只要用好每一筆資金,生態環境面貌必將發生質的轉變。





                                          來源:中國環境APP


                                          欧美a∨在线免费观看,欧片免费看app,亚洲毛片美国免费观看,色久久综合性爱网